登录 | 注册
中华张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张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百忍义门脉呈:寿州、霍邱(西山)、微山、沛县、滕州、郸城 已阅:2869 / 回复:0(楼主)

吾祖自明洪武十四来寿州、寿春。。。。。
A.  寿州老嘴张(窑口张)大树张的脉呈:族自明代洪武初年由山东济宁遷寿。距今已历六 百余年,相传傅係在洪武乙已年由山东老鹤巷调卫迁遷寿。掳華澤草譜抄本,则谓係在洪武十四年,而原址则载为济宁老鹤塘,经此六百于年过程,迄无人能查出老鹤塘之所在,以故各房分支负責之草谱,因循延宕未能付印,公元一九六二年,山东滕县迤南微山湖畔之张阿,现设在微山县治,沙河车站之南侧约八里许,距济宁一百余里,有我张氏一支,自称即係老鹤巷之所在地,其地人係汉留候封邑故址,碑碣遗跡尚存,有此推定,吾族即係张阿遷来之一支,扵年代地址亦不为无处,经裔孫循五,骏之,善佐,少卿等。应张阿来寿採访忠体等之邀约,再度赴张阿扫墓联系,对于草谱之编修,,始具易型,仲若自维身幽处发。猶得梢識之无参兴盛举,敢不竭其所知谨慎從事,于是慨然而曰:‘’吾寿春张氏自始祖由山东调衛遷寿至张家老嘴,时间明清两代以迄现在,己其有六百于年之岁月。傅世二十有辈,事业耕讀子孙繁衍,南沿瓦埠湖西岸讫众兴,三觉,北至徒涧河北以讫寿县城关,内外散居不下百余里。
大始主张凤迁滕县
二始主张鉴迁沛县张洼
三始主张来迁移寿州(寿县)张家大树
四始主张社留在源地
( 微山支谱记载)大树张氏始祖为张来,始于张来公为来寿始祖,迫于当时形势,来公来寿后又净身出走(猜想,可能是随军流动)
二世始祖兄弟四人(寿县城南张家大树一门四支)留两支,一支迁河南郸城,一支迁淮南张楼。(淮南石子对张氏的博客记書)
据说:有部分张氏后人到寿县涧沟集北部2华里外的地方落户,,当时只有两栋房子,一栋瓦房,一栋草房,他们就在瓦房里先住了下来,张家大郢由此而得名,这也是传承寿县瓦屋张的依据。另一部份则落户于霍邱县西大山。其实两地张氏均为同一族系???(这里和瓦埠张及张家大郢张又有所交集。)
自明初首迁始祖为第一世至九世皆无派字,(大树张氏始祖张来) 后有,在 笫七代有一支迁移到凤阳县后,与本地辈字派也不同,有枝谱!
十世祖起方立字统一然缺乏宗谱兼人口之繁渐为分房另立自今而后永可免之。
传:秀:赵:广:成:克:绍:瑞(来寿17世?):应:昌。
传:汝:锡:德:远:善:继:世:乃:昌。
传:家:宏:广:成:永:乐:世:乃:昌。
  
B、1、“瓦壶张”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山东老鸹巷(今山东枣庄)有一支“张”姓宗族,人丁兴旺,时值兵荒马乱的年代,为避战乱,决定宗家忍痛分离,从山东迁入安徽(一部分落户于寿县西乡;一部分落户于霍邱县西大山)。为了使张氏后人日后相认有个确切的信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便当众摔碎一把瓦壶,让张氏后人每人珍藏一块做为相认时的信物,顾名思义“瓦壶张”从此而得名。有部分张氏后人在寿县涧沟集北部2华里外的地方(今张家大郢)落户,据说当时只有两栋房子,一栋瓦房、一栋草房,他们就在瓦房里先住了下来,故又名“瓦屋张”。
    2、 从张氏“文”字辈(26世)向上追溯。“克”字辈为25世,“维”字辈为24世,附民国时期的字辈。。。国?维克文成化 延宜胜允传 积功原作述 持体可经权 鼎力兴宗俊 恒思葆荫绵 宁仁身则佛 敦己性其天。此枝也同是革命志士先驱人张汇滔(张维环)的宗祖支系。
C、支系追溯的结果。孟集张老油坊(张小郢)张氏为军张--见官不跪。其字辈老谱传:银、如、来、清、宝、连、东、成(或为音),九几年后续确、字辈:传家长庆本,中良振国光,起员敦圣学,凤雅乐明章。其族上为山东临沂或枣林庄。此为张来贻支系,“成”为始迁祖枝二十四世。
以上种种,还请各位高人分析指点,有信息交集的点线,还望族人提携。
         联系:1720142064.18792096339/05643217009

作者:05643217009 (2015/1/8 17:10:0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张氏论坛  执行时间:1,507.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张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